2017 01/15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42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賴香伶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挑戰與機會—遊民重返職場之路!

 

遊民就業協助緣起

 

  遊民為何會長期露宿街頭?根據社工訪調發現,遊民大多面臨工作高度不穩定的困境,打零工比例高(68.6%),工作類型大多為舉牌、出陣頭、工地粗工、清潔工、廚房雜工等,超過8成遊民每月工作收入低於5000元,近7成遊民(67.9%)每月收入少於3000元。微薄的收入導致他們難以覓得棲身之所,只能選擇露宿在外。

 

就服處建構的遊民服務體系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自2000年起嘗試發展遊民就業的協助模式,理解遊民回歸職場面臨的問題,歷經十多年的不斷修正調整,已發展出一套專屬遊民的就業服務體系。先透過就業輔導員不定期前往遊民露宿地點訪視,進行就業宣導及提供就業資訊,也鼓勵他們重返常態職場。

 

  當遊民前來就服處求職時,由輔導員評估求職遊民的就業競爭力,媒合適切的工作機會,在面試前,就服處會提供衣物盥洗用具及車資,讓遊民在沐浴盥洗後整潔的前往面試,遊民若面試能力不佳,則由輔導員陪同前往提供協助,成功就業後輔導員會定期進行職場訪視關懷,提供生活補助讓遊民能度過領取到薪資的空窗期,也了解其職場適應狀況,協助他們面對人際適應、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等問題,等到就業狀況穩定後,就服處會協助尋找合適租屋,補助租屋費用,讓他們能真正脫離流浪生活。除了物質金錢上最直接的協助外,多年服務過程中發覺這群人需要更多的是重建心理的狀態,如何幫助他們可以獨力面對這世界而不再落入底層社會,對於遊民,對於就服處,都還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年節專案

 

  就服處每年農曆年節前舉辦的「年節臨時工作專案」,已成為最廣受遊民歡迎的年度盛事。在就服處主導下,由市府各機關協助提供職缺,給予遊民在年節前有一份為期十天的短期工作機會,工作內容多數為環境清理,或到公園鄰里打掃等,並在十天工作期間的最後一日直接發給現金薪資,對於身無分文的遊民來說,能在短期間內領取現金薪資的工作極具吸引力,因此「年節臨時工作專案」每年均受到遊民熱切的期待。

 

  就服處舉辦「年節臨時工作專案」的目的,在於針對長期脫離勞動職場的遊民,提供一個高誘因的工作機會,期望在參與專案的過程裡重新形塑遊民勞動的習慣,經由重回職場、適應職場所必須遵循的規範,養成上下班準時,負責任等工作態度,並在專案結束後由就輔員接手將他們推回常態職場。經統計分析參與專案與未參與專案的求職遊民進行比較,參與過專案的遊民求職就業率59.4%,高於未參與專案求職就業率38.2%,且就業穩定度也優於未參與專案的求職遊民,據統計數字所顯示,「年節臨時工作專案」對於促進遊民返回常態職場具有明顯效益。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游淑眞處長指導遊民應該遵守的職場倫理規範

 

職場倫理養成工作坊現場張貼工作規則加深遊民職場觀念

 

修正,轉變,建構更完善的就業安全體系

 

  就服處多年與社會局合作,以社會局「遊民重建計畫」項下經費補助遊民就業所需。為明確將提供遊民的相關補助法制化,自2007年起訂立專責規章「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經濟型遊民求職就業交通、膳食及租屋費用補助作業須知」,做為遊民求職就業相關補助發放依據,並逐年因應就業市場的變化檢討修正規範內容,以期建立更完善的遊民就業安全體系。

 

  2015年就服處大規模修正補助須知,將就業生活補助由每日200元提高為每日250元,並延長就業生活補助日數由原先30日延長至45日,而原本多數遊民因有債信問題無法申請補助,也在年度修正時放寬申領資格,因債信問題無法投保的就業個案也納入補助體系,提供遊民就業上的支持。2016年新補助規範施行,就業人次較前年度增加130%,補助金額發放較前年度增加360%,穩定就業半年以上人數較前年度增加258%,均顯示出新措施對激勵遊民求職就業極為顯著。

 

  但遊民就業服務仍有部分困境,例如:為促使遊民就業後能安穩的持續工作,協助他們尋找居住或安置場所為非常急切需解決的問題。因為沒有一處穩定居所就沒有一個在下班後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下班後無法好好休息更不可能持續穩定的工作,這樣的困境在就服處協助大量遊民就業後更為明顯。如何建構更完善的遊民就業安全體系,促使遊民經由輔導的歷程後可以穩定工作,獨力租屋生活,進而脫離露宿街頭的日子,是就服處在協助遊民就業的過程中不斷努力的終極目標!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 減少工作障礙

 

穩固中高齡勞工就業機會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7%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達14%稱為高齡社會,達20%稱之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82年臺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推估至106年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少子化的影響,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勞動將不再只是口號,而是逐漸支撐社會的重要勞動力。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自民國90年開始,臺灣45歲以上至64歲勞動參與率,達59.13%,逐年增加,至105年已有62.41%,上升了3.28%。由此可知,保障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在職場穩定就業,是極為重要的。然而隨著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因年齡增長,生理逐漸老化,為協助中高齡者與高齡者解決職場中工作、環境以及肢體上所遭遇的困難,自104年6月起勞動部訂定「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計畫」,臺北市就業服務處也積極配合該計畫執行,進行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職場工作環境及工作條件,提供就業輔具及調整工作方法之措施,使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得以減低職場中的障礙,提升產能。

 

常見的中高齡工作障礙與職務再設計補助實例

 

  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在職場中常見的工作障礙,不外乎體力漸漸變差,勞力性質的工作,例如:搬運物品,因為體力不支,無法搬運,透過補助省力型搬運器具,減輕搬運困難。

  另外,常見的工作困難在於視力漸漸變差,例如擔任會計或繪圖人員,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隨著年齡增長,原有的電腦螢幕尺寸無法使中高齡者或高齡者看的清楚,透過補助24吋電腦螢幕,使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容易觀看,工作更有效率。也有補助局部照明設備,例如:帶燈式的放大鏡,協助中高齡者或高齡者易於觀看。

  除此之外,中高齡者或高齡者腰背退化,致無法久坐或久站,透過補助人體工學椅或可調式靠背高腳椅等,使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得以舒緩久站或久坐的不適感。

                                    

 

  自勞動部104年6月公布「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計畫」起,臺北市就業服務處隨即著手辦理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兩年來受理20家事業單位112名個案申請,協助近百名中高齡者或高齡者個案在職場穩定就業,核發補助金額達新臺幣60萬元。

 

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申請資格與方式

 

  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即雇主有意願提供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機會,進行招募僱用,或為協助在職中高齡及高齡者勞工,減緩工作障礙,提升工作效能,且未就同一個案申請「政府機關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或因應貿易自由化就業協助措施補助要點之職務再設計」相同性質之補助,可向雇主所在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申請職務再設計補助。補助範圍包括下列各項改善項目或方法所需費用,但屬職業安全衛生法所規定之雇主責任時,不予補助:

  1.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促進勞工提高生產力,進行工作設備或機具之改善。

  2.提供就業輔具:排除勞工工作障礙,增加、維持、改善中高齡勞工就業能力之輔助器具。

  3.改善工作條件:指為改善勞工安全衛生、改善勞動條件等。

  4.調整工作方法:依勞工特性,分派適當工作,調整工作流程、工作方法。

  5.改善職場工作環境:為穩定勞工就業,所進行與工作場所環境有關之改善。

 

  雇主提出每一申請案,依雇主將進用或已僱用之中高齡及高齡勞工,每人每年補助金額最高以新臺幣10萬元為限。但有特殊需求,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專案評估核准者,不在此限。

 

有意願申請之雇主歡迎向就服處所屬各就業服務站提出申請。

單位 地址 電話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8樓 02-23085230#401
艋舺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3樓 02-23085231
頂好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大安區大安路1段77號東區地下街1號店鋪 02-27400922
西門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萬華區峨眉街81號 02-23813344
信義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15號11樓 02-27293138
景美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6段393號2樓 02-89315334
內湖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6段99號7樓 02-27900399
北投就業服務站 臺北市北投區新市街30號5樓 02-28981819

更多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相關資訊請上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網站http://eso.gov.taipei查詢。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如果您對本電子報有任何建議, 歡迎來信至 E-Mail: labornewspaper@mail.taipei.gov.tw 本信箱僅提供讀者對本報編排、文稿、主題之建議,有關勞資問題請上本局單一陳情系統 https://hello.gov.taipei/Front/main

勞動即時資訊請加入勞動臺北粉絲團

本電子報歡迎轉載,僅供非營利目的使用,轉載時請務必註記來源為「勞動臺北電子報」,另請讀者切勿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原作文字,如有前述行為致有損害原著作者名譽之疑慮者,依現行著作權法規定,須自負民、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