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4/15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96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賴香伶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就業獎勵津貼當後盾 樂當照顧服務員

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退休副教授 郭振昌

 

照顧服務員行職業趨勢

 

       隨著臺灣地區去(107)年3月邁向高齡社會,預計再7年,即民國11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產業成為趨勢,照顧產業成為新顯學。在高齡化社會之中,當銀髮人口急遽增加,卻無足夠的照顧人力因應時,人們宛如乘坐一臺失速的列車,即將迎面撞上長照人力荒的困境。談到長照,近幾年談的問題都是長照人力不足,長照2.0人力缺口嚴重,尤其以第一線照顧服務工作人力更缺。長照中大概有九成長輩都待在家裡,只有一成在照護機構。臺灣大學社工系公布一項調查發現,有六成年輕人願意投入長照,二成願意成為照顧服務員,可見「年輕人不做長照」並不完全正確。

 

       年輕人擔任第一線照服員的占比大約一成。雖然還有進步空間,但一般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長照工作已逐漸改觀,對於服務高齡長者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滿足年輕人的薪資期待,提供更多元的職涯選項,相信就會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長照產業。

 

       長照新制實施後,有經驗的照服員可以自行執業當「照顧老闆」,這項措施給予照服員這個職業更多的未來發展性,促使失業者當更有意願投入照顧產業。

 

       長照產業閃亮的前景,「不是一輩子都當照服員」,而是根植於第一線的照服工作,了解失能者需求,提供專業協助、建議,累積幾年資歷後,有機會當督導、管理者,甚至成為經營者。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內容與勞動條件

 

       過去照服員皆是單槍匹馬前往服務,目前已有了跨專業整合,「照服員的專業大大提升,照顧負擔大大降低。」如此將能促使各界更願意投入長照的第一線服務。照顧服務員工作內容主要負責規劃與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休閒與管理,居服員則是採時薪制。因為長照制度太過複雜,若每個家庭找尋適合服務時,皆需聯絡不同單位,家屬有時會乾脆選擇聘用外籍看護,因此長照大力推動「一站式」的據點,以照顧咖啡館的方式執行。面對不一樣的受照顧者,需要以不一樣的方式應變,用他們覺得最輕鬆自然的方式互動,即使下班,也會不時關懷他們,陪受照顧者聊聊天,讓受照顧者開心也是一種工作成就。另如有社工師證照,薪水還能至少增加3000元至5000元以上。

 

       也有運用科技給予照服員最專業的後盾,開發App(應用軟體)媒合護理師、保險公司、醫院等角色,給予照服員專業的支持;並持續以App(應用軟體)蒐集並追蹤長輩的日常資料,當狀況異常時,便能提供最即時的協助。不僅如此,照服員還能透過相關App(應用軟體),媒合到最適合的家庭。

 

       照顧服務員如為4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另可申請職務再設計補助,減輕照顧負擔,每人每年補助最高新臺幣10萬元。

 

照顧服務員的就業獎勵津貼大要

 

       運用勞動部「鼓勵失業勞工從事照顧服務工作作業要點」,可協助照顧服務工作收入穩定,失業期間連續達三十日以上者、非自願離職者或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評估。受僱從事照顧服務工作之勞工,除須符合前述規定外,尚須具備下列資格之一:領有照顧服務員訓練結業證明書、照顧服務員職類技術士證,或高中(職)以上學校護理、照顧相關科(組)畢業;失業勞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經「就業諮詢」,評估其確有需要,並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發給照顧服務就業獎勵推介卡,於同一雇主連續就業滿30日、每月薪資不低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每月基本工資(現為新臺幣23,100元)、已依法參加就業保險或職業災害保險,第1個月至第6個月,每月核發新臺幣(以下同)5,000元;第7個月至第12個月,每月核發6,000元;第13個月至第18個月,每月核發7,000元,最高10萬8000元。

 

呼籲提升民眾從事照顧服務員行職業的意願

 

       照服員屬於長照產業,在高齡化社會具有發展前景,值得待業民眾考慮投入。面對高齡社會,「要嘛當消費者,要嘛當經營者」,如果失業者在學期間開始學習長照專業,20、30年後成為社會中堅,有能力成為經營者,父母剛好也邁入老年,「不只是幫別人,也在幫自己的家人」,不用等到臨老、遇到家人生病才像無頭蒼蠅找資訊。

 

       想進一步了解「照顧服務就業獎勵津貼」,相關資訊請至台北人力銀行網站(網址:https://www.okwork.taipei,路徑:首頁/職人之路/照顧服務員專區/照顧服務就業獎勵津貼)查詢。

 

 

 

 

 

   

   

 

 

 

圖說:照顧服務員提供專業服務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把握機會--面試應徵要訣

 

       求職前,還在上人力銀行蒙著頭找工作機會嗎?投遞求職信後,還在靜待面試通知嗎?如果您還停留在這樣的窘境,不如化心動成行動,直接參與大型就業博覽會主動出擊!

 

       本市就業服務處定期舉辦的就業博覽會,是提供工作媒合的絶佳舞臺。近期,將於108年5月10日在科技產業活絡的臺北科技廊帶之一南港軟體園區,舉辦「南港軟體園區中型徵才」,求職朋友們可藉由參與這類的就業博覽會,直接與企業主管及招募人員面對面洽談媒合。除此之外,更能收集與觀察就業市場的人力需求與工作條件,作為未來增進個人專業技能與競爭力的參考方向。

 

       在企業搶人才大戰的浪潮中,求職者如何脫穎而出?就業服服務處的友善廠商,某集團人力發展部副理認為:「具有熱忱、有活力、積極、有企圖心的特質,大部分的企業都歡迎這類的人才」;再者,如何在眾多求職者中贏得人資青睞?某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指出:「把握時間,快速將個人優勢講出來,吸引面試主管覺得想要繼續聽您講出您的長處」,亦即具說服力的自我介紹,從容的面談應對,將讓對方認為您具專業能力、有企圖心,倘若再提供作品、工作具體實績…等補充資料,更能顯示「您有備而來」。

 

       求職前,先思考為什麼想應徵這項職務?對轉換職涯的期待,還是想要尋找更好的企業與工作機會?重點是要釐清自己內心對於工作的企圖心,確立好職涯目標後,運用就業博覽會的媒合,準備好履歷自傳,從中找到合適的企業與工作。因此建議參加就業博覽會前,要準備以下幾件事:

  1. 上網查詢參與企業:有那些適合的職缺,並瀏覽應徵公司背景、職務條件、欲應徵的企業位置詳加瞭解。
  2. 準備個人的履歷自傳:針對應聘職位分別製作專屬客製化的履歷自傳,如撰寫履歷自傳、整理個人作品、工作實績數據…等。
  3. 演練自我介紹與應徵目的:面試前的演練也是相當重要,準備好自我介紹與說明為何要應徵該公司與工作的動機,以及能夠貢獻的經驗與能力。
  4. 衣著服裝整潔:得體的衣著與妝容是必備的,適度的套裝與西裝展現自己的重視度。
  5. 提早抵達會場:為避免人群擁擠,提醒您提早抵會場搶先卡位,並依照活動結束時間與攤位人潮狀況,來排列前往各企業面試的順序。展現對職缺的熱忱,才有機會打動招募人員與主管,贏得工作的敲門磚。

       

       就業服務處每季辦理1次大型就業博覽會,如果您真得無法即時參加就業博覽會,也可以安排參加4月、5月、7月、9月、10月及11月等月的中型徵才活動;另外,就業服務處所屬各就業服務站及台北人力銀行亦不定期舉辦專案、微型徵才,提供給更多民眾尋求新職場的機會。公立就服機構就業媒合服務完全免費,有興趣之民眾可至台北人力銀行查詢(https://www.okwork.taipei),讓您隨時掌握最新第一手工作機會與活動訊息。

 

圖說:108年3月23日 「OKWORK .學而實習之 職場體驗實習×就業博覽會」

 

圖說:就博會中,求職者填寫履歷

 

圖說:就博會中,求職者準備面試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活動名稱/內容

時間/地點

洽詢單位/電話

相關連結

男女溝通大不同~找出彼此好默契

4月18(四)

14:00-16:00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仁愛路一段17號2樓)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1999分機58567

相關連結

聲入人心表達力

4月20日(六)

14:00-16:00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仁愛路一段17號2樓)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1999分機58567

相關連結

創業精進講座

第3-4場

4月25日(四)、26日(五)

13:30-16:30

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仁愛路4段505號)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就業促進課

23085230分機412

相關連結

108年度「愛灑人間-外籍勞工義診暨健康關懷活動」第1場次

4月28日(日)

13:00-16:30

臺北車站西一門至北三門站內空間

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

外勞諮詢課

23381600分機4204

 

 
如果您對本電子報有任何建議, 歡迎來信至 E-Mail: labornewspaper@mail.taipei.gov.tw 本信箱僅提供讀者對本報編排、文稿、主題之建議,有關勞資問題請上本局單一陳情系統 https://hello.gov.taipei/Front/main

勞動即時資訊請加入勞動臺北粉絲團

本電子報歡迎轉載,僅供非營利目的使用,轉載時請務必註記來源為「勞動臺北電子報」,另請讀者切勿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原作文字,如有前述行為致有損害原著作者名譽之疑慮者,依現行著作權法規定,須自負民、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