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團結之路」邀您一起回望那些年那些人為勞權奮鬥的足跡
近期,臺北市政府公布109年度所屬各機關政府出版品評比結果,本局於108年5月出版之「團結之路—臺北市工會故事」一書,評審委員除一致肯定在議題選取上相當有勇氣,由政府機關來出版並主動行銷,積極且有意義外,並給予「採訪企劃能力佳」、「議題呈現清晰好看」、「詳實記錄了臺北市各工會發展的困境、挑戰與抗爭,文從筆順」等佳評,榮獲專書類優良政府出版品。
誠如評審委員所言,以工會為題材出書確實需要有勇氣,畢竟對一般大眾而言,「工會」是具有政治色彩又有點陌生嚴肅的議題,因此,如何詳實呈現工會的團結歷程,讓工會的故事具可看性及教育性,確實是一大挑戰。此外,臺北市立案之基層職業工會有近360家、企業工會近190家,綜觀每個工會發展歷程,篳路藍縷的創會過程是必有的,須面對來自國家機器或資方、內在或外在環境的種種框限與衝擊也是必然的,可以說每個工會都能信手拈來說上一段屬於自己酸甜苦辣的經歷,而且各自精彩,是以如何在眾多工會中百裏選一說故事,也是初始企劃的重大課題。
其實本局出版本書的出發點很單純,就是想讓各界對工會更加認識與理解。大家都知道在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下,個別勞工難與掌握權力的資方取得真正平等的現實,勞工唯有集結眾人之力,藉著組織工會,才有可能形成能夠與資方平等對談、協商的力量。雖然,工會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與日俱增,但社會大眾對工會組織的組成、角色功能的理解仍然有限,以近年接連發生的華航及長榮航空罷工為例,先不論二工會與資方攻防過程的爭議或優劣,純就罷工議題,雖是法令賦予勞工行使團結權之權力,但社會仍不免有負面的看法;又如近期發生的網路餐飲外送平台業者與外送員間,因職災事件所引發之勞動權益爭議,此事件最終催生了「臺北市美食外送產業工會」及「臺北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之成立,前者有助於外送員未來可透過產業工會為自己的勞動權益發聲;後者讓外送員至少可透過職業工會加入勞保以獲得基本的職業安全保障,然對於這二類工會其角色功能的差異,一般大眾又有多少認知與理解?
本書共收錄9家臺北市具有代表性及歷史性工會的組織發展歷程,並透過工會老幹部口述,以故事敘述方式,詳實且生動地呈現各工會篳路藍縷、激昂艱辛的經歷,其中的6家企業工會包括:曾準備發動春節休假的高鐵工會、靠一步一腳印走出一片天的富邦金控工會、臺灣第一家外資航空公司但最後因資方退出而華麗落幕的達美航空企業工會、紛擾中成立並堅定推動產業民主的公共電視企業工會、面對公車業營運困境仍努力在衰退中尋求勞資雙贏的大南汽車工會、從黨國控制逐步走向自主化的台北自來水處企業工會等。
職業工會部分,則收錄了發展歷史悠久且會員人數眾多的餐飲業、營造業及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這些職業工會在經歷了半世紀臺北城市產業與服務業的勞動力變遷與變化後,雖然會員數已不若以往,但工會在組織、教育與管理上仍與時俱進,以多元化方式服務會員、透過參與相關政策制定為會員權益發聲、培育並提升會員的專業技藝,讓臺北的職業工會發展更具特色。
書中的工會故事橫跨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民生公用事業、餐飲業、營造業等,敘事時間從1930年代到2010年代,除了見證臺灣社經環境發展與產業變遷外,同時也可窺見臺灣工會發展模式--從黨國控制到獨立自主。不過由於有些工會並無保存史料的意識與習慣,一些工會發展歷程中重要的印記或光榮戰役,因缺漏相關文件或影像紀錄,或多或少影響了敘事的深刻性與生動性。儘管如此,本書不論從勞動教育或勞動文化推廣的角度看,仍具有相當高的可看性及教育意義,除可帶領讀者理解勞工團結權之重要性外,透過文字紀錄,亦可讓工會組織運作過程中珍貴的經驗與史料獲得傳承。因此,非常推薦本書作為一般讀者認識工會組織的入門書,也期待透過本書能喚起社會大眾珍視團結權並重視個人勞動權益。
「團結之路-臺北市工會故事」電子書亦刊登於本局官網/影音書冊/電子書(電子書連結:https://bit.ly/2KC1QoF),快來一同感受他們的精彩故事吧!
(35).jpg)
圖說:「團結之路-臺北市工會故事」一書共收錄9家工會精彩的運作歷程,是認識工會組織的最佳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