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1/15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158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陳信瑜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邁向一個更具影響力的勞工影展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  郭力昕

    

       北市勞動局藉由舉辦勞動金像獎與勞工影展來推動勞動教育及文化,今年已進入第15年,這是一項值得肯定的堅持與成果。我曾參與早年勞動金像獎的評審工作,猶記當時的競賽影片,仍是比較業餘青澀的紀錄短片居多。今日結合金像獎與影展的【勞動影像嘉年華】已然成長茁壯:競賽作品的專業影像創作高手林立,主題與敘事風格也愈趨多元,觀摩單元的影片更面向國際視野,儘可能網羅不同地區與勞動議題直接相關的精彩作品。

 

       以電影呈現勞動議題,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電影不僅是進行勞工教育、建立勞權意識、催化勞工運動的有力媒介,它更是讓無論勞工與否的所有人認識他人與自身、了解彼此現實處境的重要橋梁。電影發明之初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法國一個工廠下班女工的紀錄短片。此影像與現實之關係的帶有一點寓言意味的歷史經驗,雖然很快的被商品化的電影生產機制主導了產製方向,但電影可以、或者說應該是一種通過娛樂效果,讓人們看見自己與勞動之關係及其現實情境,從而凝聚生活勇氣、產生行動改變自身處境的媒介,而不該只是一個不斷製造麻痺與逃避的感官娛樂工具。

 

       今年的【勞動影像嘉年華】,我們希望繼續勞工影展的方向:讓更多人因為有故事好看、技術可觀的作品而走進這些電影,同時這些作品必須扣緊勞動相關議題;當觀眾走出電影時,得以對相關議題有新的認識、體悟或反思。今年的影展主題,環繞在跨國移動、國際移工處境,兼及勞資糾紛與抗爭、職場霸凌與安全、青年就業問題等。這些主題,也反映在今年一些參賽的影片裡。

 

       影展安排的觀摩作品,有這一兩年裡的新作,也有近幾年來的各地經典,以及去年勞動金像獎的長片與短片得獎作品。從德國的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土耳其的法提.阿金(Fatih Akin)、丹麥的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到中國重要的獨立紀錄片導演聞海和李一凡,加上這兩年臺灣資深導演與電影新秀的優異作品,30部影片確實是一場關於勞動主題的電影嘉年華。

 

       我們從這些傑作裡看到,儘管主流電影的產製世界裡,那些極度消費性格的商品仍主宰大多數人對電影的理解,電影作為介入生活現實與勞動政治的訴說形式,也有愈來愈多的影像藝術家參與到這個方向的生產之中,而且他們的影片極其動人,不僅是觸動人心的題材,也在於他們的敘事和藝術表現力。一個擁有且持續舉辦勞工影展的城市與社會,會是一個朝進步方向走去的社會。

 

       臺北市民很幸運地擁有一個連續舉辦了15年的徵件競賽及勞工影展,除了北市勞動局堅定支持的關鍵貢獻,過去歷年來的承辦機構與策展團隊的努力,與累積出來的口碑與豐碩成果,更是這個影展得以薪火相傳、繼續茁壯的重要基礎。我繼而認為,勞工影展要進一步發揮其更大的影響力,一個值得努力的重點,乃是需要思考如何擴大觀眾對此影展的參與興趣。

 

       勞工意識與勞動議題的教育對象,是廣大的還沒有建立起、甚至毫無機會接觸這些意識與議題的主流商業電影觀眾,不是已經認同了勞工價值和議題的同溫層。在選片的策略上,以及活動的規劃與宣傳上,應該更活潑、多元,先把更多的觀眾吸引進來,再談硬議題。臺灣的勞工運動或左翼理念,如果不認真思考實踐與擴大影響力的方法或語言,仍忙著檢驗活動的語言思想是否純正、主題是否嚴肅到位的話,我怕我們仍然只能在一個小圈圈裡自我肯認,難以觸及更需要勞動教育的人群。

 

       有幸作為【勞動影像嘉年華】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這些期許之餘,我祝福臺北市政府勞動局的影展活動可大可久,也誠摯邀請愛好電影的朋友走進這些值得觀賞的影片,開啟現實與藝術的視線,也打破現實與娛樂的二分法成見,在藝術與娛樂之中靠近現實,也面對自己。

 

 

圖說:「勞動金像獎影片徵選競賽」已連續舉辦15年,上圖為7名得獎者與頒獎人於110年10月15日於誠品電影院頒獎典禮合影。

 

圖說:北市勞動局長期以影像推動勞動教育,下圖為2020勞動影像嘉年華-臺北勞工影展開幕式貴賓與觀眾合影。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一窺百工職人的成就與魅力

「2021臺北勞工技藝博覽會」 讓不同本質都能尋獲本職!

 

       為了能讓民眾了解生活各類相關技術,是「一技之長」也是「終生志業」,以及技藝該如何傳承?要如何成為專業職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面對嚴峻疫情,仍積極籌劃「2021臺北勞工技藝博覽會」,於110年9月17日至23日期間順利開幕展出。本次博覽會以「本職」、每個人天生具有不同「本質」為主題,引領民眾透過活動與職人互動,一起探索自己的「本職」。

   

       今年上半年疫情升高至三級警戒,各行各業都面臨過去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業市場也受到極大的衝擊,不過危機也是轉機,有些產業因疫情而轉型,開創新的商機,誠如柯市長所言,與疫情共存是新常態!而勞工技藝博覽會也是如此,特別安排在中秋連假期間,採取線下線上展覽併行方式,實體展在遵守防疫規定下照常舉辦,並增加網路直播展出,讓民眾可透過不同管道參與活動。

 

       活動特別安排在市定歷史建築-南港區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歷史工業技術廠房空間,搭配創客風格的意象、多元呈現的勞工職能技藝及勞動影像的展演,展示內容融合了「資深」、「當代」及「永續」三大類別,13種技藝職人代表,分享不同的職涯經驗,包含有草本食藥、製茶、手工西服、汽車維修、珠寶設計、街頭溜溜球藝人、空間設計、音樂製作、智慧自造青年團隊、永續概念電繡藝術、3D環保列印、竹藝、木家具等,橫跨傳統世代到未來世代、從自然永續到科技永續的技藝範疇,內容相當豐富精彩。

 

       實際的體驗手作,則是領會技藝的入門之道!民眾可以透過職人講座、勞動實作體驗及職人技藝示範等30幾個場次,跟著專家職人學「做技術」,熱門到開放預約即秒殺額滿;而歷年勞動金像獎得獎影片,更是勞工技藝博覽會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之一,本次特別選播「逃跑的人」、「派遣工的正義-我不是你的免洗筷」等片,民眾可透過職人電影欣賞及「職人x新銳」跨世代講座,品味勞動情境及故事,體會不同社會文化下的勞動權益議題。

   

       為期7天的博覽會,從靜態展示到實作體驗,到遠距的線上直播,民眾可藉此認識不同職業之面貌,職人們也因與民眾交流,展現對於本身所持有的技藝「本質」的熱情,及「本職」的專業形象,在疫情期間,提供民眾中秋佳節期間難得的知性會展活動。

 

       活動圓滿落幕之餘,2021年的勞工技藝覽會,期待能促成民眾同時與多種職業達人接觸的機會,幫助自我職涯之認識,縮短職涯探索時間,有效促進就業,並增強社會大眾及勞工自身對勞動價值的認同,進而提升勞動尊嚴、穩定就業。

 

圖說:2021勞工技藝博覽會五大主題,多元內容呈現「本職」與「本質」的技職文化價值。

 

圖說: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當「求知求變」的種子被喚醒,以「玩」作為啟發的動力,串接科學、技術、創意、設計,就可玩出新境界。(FRC智慧自造團隊)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活動名稱/內容 時間/地點 洽詢單位/電話  相關連結
免費創業講座:企業主養成-讓財報數據說話
(第13場次 跨入當老闆的
財務門檻)
12月3日(五)9:00-12:00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工教室
(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6樓)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就業促進課
(02)2308-5230轉412
相關網站(路徑:首頁/業務服務/創業輔導)
免費創業講座:企業主養成-讓財報數據說話
(第14場次 透視鏡-解析企業經營)
12月3日(五)13:30-16:30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工教室
(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6樓)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就業促進課
(02)2308-5230轉412
相關網站(路徑:首頁/業務服務/創業輔導)
如果您對本電子報有任何建議, 歡迎來信至 E-Mail: labornewspaper@mail.taipei.gov.tw 本信箱僅提供讀者對本報編排、文稿、主題之建議,有關勞資問題請上本局單一陳情系統 https://hello.gov.taipei/Front/main

勞動即時資訊請加入勞動臺北粉絲團

本電子報歡迎轉載,僅供非營利目的使用,轉載時請務必註記來源為「勞動臺北電子報」,另請讀者切勿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原作文字,如有前述行為致有損害原著作者名譽之疑慮者,依現行著作權法規定,須自負民、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