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9/01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33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賴香伶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分析職務  輕鬆入行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臺北市整體失業率逐年下降,104年青年失業率,20-24歲仍高達13.9%,25-29歲亦達8.3%,臺北市之青年失業率雖較前2年已有下降,惟仍高於年平均失業率2、3倍,另勞動部103年針對15至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青年勞工初次就業之尋職時間以「1-3個月(含)」佔46.5%最高,平均尋職期間為2.1個月,其中受訪的青年勞工,有達54.2%之青年勞工初次尋職曾遭遇困難,主要原因為「經歷不足」、「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工作」及「求職技巧不足」;再從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每月求職求才統計數據亦發現,臺北市求職者期待之工作多為「行政及事務支援人員」,但廠商釋出之職缺卻以「餐飲服務」、「保全工作人員」及「銷售商品人員」為主,顯見雇主與求職者需求兩者間存在一定落差。

 

推動掌握產業職務資訊,策進青年就業力

  「什麼工作才適合我?」、「怎麼這個工作跟我想的不一樣?!」、「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些疑惑,普遍存在職場新鮮人及年輕上班族心中,為了解決青年就業困境,臺北市就業服務處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Taipei Youth Salon,簡稱TYS),提供職涯發展評估、職涯成長支持、求職服務、創業發想平台及職場體驗實習5大核心服務,另外,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更重視職務資訊的蒐集及傳達,在104年除了出版『職。覺世代』專書,透過40個職場達人經驗談協助年輕人認識該職務外,也完成了「產業職務分析調查案」,主要是針對物聯網、大數據等臺北市熱門且具發展潛力之50個職務,直接訪談32家知名企業人資或業務主管蒐集第一手從事該職務應具備知能及特質等資訊,集結成書以有效增加青年就業資訊。

 

七大職務屬性 提供求職者所須之知能及特質建議

  產業職務分析調查案經由訪談方式綜合分析後將50個熱門且具發展潛力的職務分為七大屬性,包括:1.工程師(資訊軟體系統及研發等)、2.業務/行銷企劃/產品/專案管理、3.分析/研究人員、4.設計專業人員、5.金融專業人員、6.客戶服務專業人員及7.其他專業人員。以下就七大職務簡單介紹:

 

  工程師(資訊軟體系統及研發等)職務以移動與穿戴裝置軟體工程師為例,近年來在電子元件微小化,即微機電(MEMS)技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穿戴裝置小體積、多功能和智慧化的特性,創造了相當大的商機,其職務內容為負責穿戴產品之軟/韌體設計、協助研發軟/韌體技術與工具、穿戴式裝置APP開發及軟/韌體產品之維護、測試與修改,一般要求以資工及資管相關背景為主,在就業市場上,目前顯示人才供給不足。

 

  業務/行銷企劃/產品/專案管理職務以數位行銷人員為例,在數位行動時代下,數位行銷人員深具發展前景,其職務內容為網上收集資訊歸類整理,提供行銷策略構想及負責網站前後台功能及整體動線的企劃、執行與維護,對外推廣公司產品,提高產品曝光度、引流量、尋求目標用戶等等。另需具備市場行銷、圖文能力及社群媒體使用經驗才能搶佔未來就業優勢,在就業市場上,目前顯示人才供給不足。

 

  分析/研究人員職務以大數據分析人員為例,近年來伴隨物聯網時代來臨,企業可透過使用者身上與雲端連接的數位產品,蒐集人的喜好和行為。企業透過建置資訊平台,保有不同類型的資料,這些海量資料透過資訊工作者以數據採礦、大量的電腦演算等方式,將巨量資料轉變為有價值、可讀性高的商業資訊。其職務內容為從產品、資源、銷售等層面建立數據、日常監測及分析體系,並通過對專業問題的分析、數據挖掘等等應用於企業行為,相關的資料庫管理人員、大數據分析人員、使用者行為分析人員也成為眾多企業所欲尋求的人才。

  

  設計專業人員職務以視覺設計人員為例,設計業是文創的核心,設計的獨特和創新來自於設計師對消費者的生活的敏銳掌握。由於全球產業產值逐漸以上游的生產面,轉向整合中、下游的綜合性智慧服務附加價值,因此,設計業將成為未來產業重要的價值創造角色。其職務內容為設計與製作公司形象規範及網站視覺風格及網站維護,並需熟悉網頁相關製作運用軟體等等,臺灣設計產業的興起帶動業界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目前整體就業市場人才供給不足。

 

  金融專業人員職務以理財業務人員為例,金融大環境丕變,金控、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再加上ATM、網路銀行、便利商店的代收業務以及行動電話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都已經取代銀行的若干核心業務,基層行員唯有積極自我突破,才能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其職務內容為向客戶推銷基金、保險、現金卡、信用卡等總行開發或代售之金融商品及負責海內外股票、期貨及選擇權之開發與接單等等,相關證照為必備條件,目前顯示人才供給不足。

 

  客戶服務專業人員職務以餐飲服務人員為例,餐飲業包含餐館業、飲料店業、餐飲攤販業、其他餐飲業。而我國餐飲業已穩定發展中,99年時整體的家數已超過10萬家,102年達11萬家,而其產值也相同穩定增加,其職務內容為負責客人帶位、倒水、擺盤、送餐、收拾餐盤、外場清潔環境及聯繫內外場之工作等等,但「門檻低,較易上手」已非單純餐飲服務業求職者應有之認知,除了須具備熱誠有激情、喜歡服務、抗壓性、反應快等基礎特質外,經驗的累積及語文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目前顯示人才供給不足。

 

  其他專業人員職務以旅行社線控人員為例,根據世界觀光組織(UNWTO)的調查數據顯示,2010-2014年的國際旅遊人數平均成長達到5.04%,人數更突破11億人次,98年更被我國行政院列入六大新興產業中,亦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其職務內容需熟悉對旅行社內部作業流程、行程規劃及旅遊產品開發協助推銷或籌組旅行團、收集及諮詢客戶有關行程、交通工具、旅館住宿及花費成本等資料等等,所需人才以觀光背景為主,另需具備導遊領隊相關證照。

 

  調查結果可見:各個職務均有其需具備的專業知能,但熱情、主動積極、人際溝通、誠信更為大部分企業最重視的個人特質,因此建議求職者除了先了解進入各企業需具備的個人特質外,在求職時亦可先做好職涯規劃,更應審視自己的優勢與興趣,從投入原有學經歷相關聯的初階職缺,藉由工作慢慢累積經驗,再轉職至中高階職缺,有效降低進入職場後的期待與落差。

台北就業大補帖 邀請在學青年鬥陣來練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讓青年朋友進入職場前能事先瞭解進入職場前各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特別將「產業職務分析調查報告」彙整製作成有趣且容易閱讀的「台北就業大補帖」武功秘笈,將50個職務資訊有效傳達給青年朋友,並突破以往徵才、專題演講的靜態活動模式,改以動態競賽方式吸引青年參加一系列武林主題大賽活動,邀請在學青年鬥陣來練功,成為未來職場新盟主。

 

  從9月8日起,將陸續辦理三項活動:1、「職場上的理想與現實」創意圖像網路競賽:從職業Kuso六格圖,讓青年從不同之角色及觀點切入所知的職務,進而重新省思對各職務的認識,有效激發出不同火花及想法。2、「就業50秘笈來接招」校園巡迴競賽:特別將活動進駐臺北市15所大專校院,讓產業職務資訊透過校園競賽活動更貼近青年朋友。3、「職業機密檔案」密室逃脫:結合時下正夯之密室逃脫遊戲,為了可以順利闖關,活動參與者須詳細閱讀武功秘笈。

 

  希望透過遊戲競賽讓青年理解各職務求職及徵才相關資訊,降低求職及求才雙方資訊落差,以利青年提升自我能力及相關經驗,提早為求職進行準備。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超人氣插畫家「微疼」一起來練功,將插畫家幽默搞笑的插畫風格融入「台北就業大補帖」武林秘笈中,讓青年朋友在插畫家的視野引領下,能更容易吸收且運用資訊。相關各項競賽活動皆為免費,獲勝者並可獲得高額獎金禮券,歡迎有興趣的青年一起來挑戰。

(產業職務分析調查報告電子書網址:http://event.okwork.gov.tw/105ebook/index.html)

 

大補帖服用方式

第一式 初出茅廬 拜師學藝

    活動網址 www.tys-okwork-Taipei.com.tw

    掌握時間,贏在起跑點

    辦理時間,自105年9月8日至10月23日止。

第二式 紮穩馬步,氣貫丹田
    第一重 職業KUSO六格圖競賽

        創意圖文競賽 105年9月8日開跑

    第二重 就業50秘笈來接招-校園巡迴競賽

        初賽105年9月19日至10月7日

        決賽105年10月22日

    第三重 職業機密檔案

        密室逃脫競賽105年10月22日至23日

第三式 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成果

    第一重 職業六格圖競賽

        獎金第一名 10,000 元

        獎金第二名 6,000 元

        獎金第三名 4,000 元

    第二重 就業秘笈來接招校園巡迴競賽 

                           校園初賽優勝者30名 1,000 元

                           決賽優勝者獨得 30,000 元

    第三重 職業機密檔案

                           活動積分最高獎金 10,000 元

如果您對本電子報有任何建議, 歡迎來信至 E-Mail: labornewspaper@mail.taipei.gov.tw 本信箱僅提供讀者對本報編排、文稿、主題之建議,有關勞資問題請上本局單一陳情系統 https://hello.gov.taipei/Front/main

勞動即時資訊請加入勞動臺北粉絲團

本電子報歡迎轉載,僅供非營利目的使用,轉載時請務必註記來源為「勞動臺北電子報」,另請讀者切勿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原作文字,如有前述行為致有損害原著作者名譽之疑慮者,依現行著作權法規定,須自負民、刑事責任。